扁平足、足外翻、步态外摆、膝盖内扣、X/O型腿……这些下肢的力线问题常常使腿型看起来“不够笔直”,甚至可能伴随着膝痛、髋痛等不适。不少人由此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纠正鞋垫是否真能纠正腿型?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腿型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和足部的受力相关。就像眼镜有助于矫正视力,专业矫正鞋垫也会通过调节足底力线对下肢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间接提升腿型。但是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鞋垫就不仅仅是“能用”而且是“用对”了。那么一双可以改善腿型矫正鞋垫应该有哪些特性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在科学设计下肢力线基础上
1、调节足底受力对膝髋的排列产生影响
腿型的倾斜常起源于足部旋转异常。如足外翻可使膝内扣而成X型腿。矫正鞋垫以支撑足弓和限制过度内旋等方式使脚掌落地更平稳,从根本上提高膝关节力线方向,从而使下肢走路时趋向自然排列。
2、改进步态模式
有些腿型问题在静止状态下并不明显,但在行走过程中却越来越严重。鞋垫可连续干预行走时下肢不对称负载,有利于保持正常步态节律。经过长时间的运用,步态肌群渐渐地重新分配力量,帮助使腿型恢复到更加和谐的姿势。
二、个性化适配至关重要
1、各种腿型的成因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
并不是所有的O型腿和X型腿均可以用鞋垫加以改进,这是因为有的源于骨骼结构的原因,有的则源于肌肉或者足底力线的原因。所以一双效果好的矫正鞋垫应该建立在个人评估的基础之上,其中包括步态分析,足底压力和膝盖力线检测。对腿型偏差能否通过足底干预加以改进进行了科学的判断,切忌盲目应用。
2、动态调整继续跟进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运动员正处于训练期,长时间久坐者正处于恢复期—这些人下肢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一个合格的矫正方案需要定期评估,根据变化适当调整鞋垫结构或硬度,让矫正过程持续有效。
三、材质和结构决定了矫正的效果
1、具有支撑和缓冲双重功能的物质
为改进腿型而设计的鞋垫须既具有足够硬度以提供力线支撑和缓冲性以降低关节压力。同时要保持结构区分清晰,如内侧楔形支撑,后跟杯和足弓承托,以便在不同部位准确地发挥作用。
2、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不容易发生形变
若鞋垫由于材质不良发生塌陷,挤压或者变形等现象,就会失去力线支撑,甚至使事情变得更糟糕。专业的鞋垫要运用精确成型技术以确保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结构能保持稳定的作用力。
四、穿着舒适度会对坚持时间产生影响
1、贴合脚型、降低异物感
再有专业设计,穿在身上不舒服,就不可能长久坚持下去,结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所以鞋垫不但要大小相适应,还要根据足部形态进行自然的转换,使支撑区和缓冲区之间的转换流畅,穿在身上既不会硌脚又不会顶脚。
2、易于适应日常生活
合格的矫正鞋垫不应让人感觉“被迫变换行走方式”,而应在自然走路中悄悄发挥作用,让使用者逐步养成正确的受力模式。